2)第三百一十二章 心学纲要_法家高徒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头不停的演算。因为高速运转,隐隐已经有些赤红,其他的念头更是不堪,在高速碰撞中,甚至已经有了几分破裂的迹象。

  上一个世界的积累,好似一个被打开的宝库。

  一个个大儒的体悟,被六次雷劫念头分解吸收,随着媲美银河计算机的强大运算功能,一个个文字慢慢的浮现出来。

  “无善无恶心之体,有善有恶意之动,

  知善知恶是良知,为善去恶是格物。”

  吸满墨汁的笔尖在洁白的纸张上滑过,留下一个个好似龙蛇起陆,但却圆润无比的文字。

  一寸!

  两寸!

  三寸!

  一寸寸文气慢慢的升腾起来。

  在文气中央仿佛有一个身穿博服高冠,面容清癯的夫子正在传授学问。

  但是所有的异象并没有保持多久。

  诗筏上也有文气刚刚突破四寸,就有些后继乏力。

  任凭司徒刑如何在心中鼓劲,文气都没有突破五寸。

  随着一声破裂声,一切都消失于无形。

  这是司徒刑文气最低的一首诗词。

  但是司徒刑的眼睛里并没有失望,反而有着浓浓的惊喜。就连脑袋的疼痛也感觉减轻了不少。

  因为这首小诗别看文气不高。但是价值甚至要远远超过五寸出郡诗,甚至六寸的镇国诗都没有办法和他相提并论。

  因为这首小诗是异时空明朝大儒王阳明所作,阐述的是心学的根本。

  如同《九阳神功》的梵文大纲一般,是提要,是框架,里面浓缩了心学流派的精华。

  只要日日揣摩,定然能够洞穿迷雾,添砖加瓦,尽得心学传承。

  司徒刑并没有因为体悟出心学总纲而懈怠,而是乘胜追击,继续推演。

  有了纲要,剩下的就是水磨的功夫,也许是因为推演出心学总纲,导致司徒刑大脑异常的亢奋,他推演的速度竟然也增强了不少。

  一个个标注浮现,一个个念头变得通达。一个个心学特有的名词被推演出来。不停的完善心学的体系。

  良知是心之本体,无善无恶就是没有私心物欲的遮蔽的心,是天理,在未发之中,是无善无恶的,也是我们追求的境界,它是“未发之中”,不可以善恶分,故无善无恶;当人们产生意念活动的时候,把这种意念加在事物上,这种意念就有了好恶,善恶的差别,他可以说是“已发”,事物就有中和不中,即符合天理和不符合天理,中者善,不中者恶;良知虽然无善无恶,但却自在地知善知恶,这是知的本体;一切学问,修养归结到一点,就是要为善去恶,即以良知为标准,按照自己的良知去行动。

  但是有时候人的判断会出现错误,也就是意之动出现了错误,即不能正确地分辨善和恶,把恶当作善,把善当作恶,那么他的良知也会出现错误,从而格物也会误入歧途,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?因为此时的心

  请收藏:https://m.gwylt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